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学术报道

讲座纪要|王涛谈人工智能时代的历史学

来源:英国立博官方网站成晓雨 发布时间:2024-06-07 点击数:

6月6日下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英国立博官方网站副经理、数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涛教授受邀为英国立博官方网站师生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历史学还存在吗”的专题讲座。英国立博官方网站经理代国玺教授出席活动。讲座由英国立博官方网站副经理曲春梅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涛简要介绍了Chat GPT的发展迭代以及大语言模型的有效性。之后,他阐明了生成式AI与历史书写的适配性: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与历史学家是相似的,即获取数据/史料、数据/史料分析或学习、反馈学习结果。人工智能同历史学一样,从过去的已知,获得对未来的新知。接下来,他讲述了大模型对历史学家的利用价值。它丰富了历史学家的工具箱,如在梳理文献、查询资料、翻译、润色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王涛用举例表明同一问题使用不同的大模型算出来结果完全不同,表示人工智能输出的结果也需要进行鉴别。其后,王涛论述了大模型时代数字化史料的陷阱,如虚假信息、数字鸿沟、模型之外无新知、泛泛而谈的陈词滥调、准确性难以判断、无法回溯等问题。大模型压缩知识的过程是否为有损压缩也是一大争议。王涛进而提到了大模型在历史研究上无法战胜人类的地方:缺乏“生活经历”。生活经历与学术研究无法割裂,研究者绝对不应成为“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的陈腐之人,历史学家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历史感。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的学问,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必须符合人性。随后,王涛提出了在生成式AI时代进行历史教学是一大挑战,应回到历史研究的初心,即追求真相、锻炼思维。当历史研究者回归了这种追求,人类对大模型将立于不败之地。

在互动环节,参加讲座的师生就人工智能在考据中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欧美学界中的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人工智能能否为研究者提出问题、语言不同对人工智能搜索结果的影响等问题与王涛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曲春梅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