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英国立博官方网站特聘教授严耀中做客英国立博官方网站“长风系列学术讲座”,带来了题为“道德与自然——魏晋六朝玄学解读之一”的学术讲座。报告由立博讲席教授楼劲主持,英国立博官方网站、儒学高等研究院部分师生参加讲座。
首先,严耀中教授对玄学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秦汉以前儒家思想文化的变迁与形成。严教授指出,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利于政治权威的确立,而儒家的以德治国方针适应农耕社会。他认为,汉代官吏的道德状况是社会道德的标志,也对行政效率有所影响。东汉末年儒学僵化,教化功能丧失,且伴有社会政治危机,为追求处理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引发了儒、道两家在该问题上的争辩。因该争辩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故最终结果是玄学接受了儒家的导向。
其次,严耀中教授介绍了玄学的意向和内容,认为玄学中充满儒家与道家观念的分合,道家强调人性与物性相齐,儒家则以人为本。儒家与道家围绕不同的问题展开争辩,如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位置,是自然人还是文化人;天理与人道具有怎样的关系;普遍性中是否存在规律。
再次,严耀中教授提到,古代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人性与天性相结合,并与中庸之道等,构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这是玄学中名教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前提。名教与自然的“将无同”表明,自然与名教都是天道或天理的表现,这是道家与儒家对话的结果。
最后,严耀中教授指出,儒家“德治”从两汉起已经是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这种社会思想的主流是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形成的惯性,玄学追求道德和自然之间的“同”,形成“天、地、人”的三才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与宋明理学是一致的。
楼劲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严教授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理解独尊儒术,将思想史问题放入具体的历史进程加以理解,综合地分析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古代思想的发展脉络有独到思考,值得学习借鉴。在场师生也就讲座内容以及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与严教授展开交流,严教授进行了详尽解答。
撰文:单宸